前几天,安徽某幼儿园一老师让5名小朋友在太阳下罚站,自己却在一旁乘凉,引发热议。
【资料图】
视频中烈日当头,空旷的操场上,5名小朋友站成两排,一个个站得笔直。
而老师则是坐在一旁的阴凉中,对几名小朋友进行监督。
据拍摄视频的网友表示:
“当天的温度很高,天气也很炎热,小朋友们在太阳下罚站了很久。”
舆论持续发酵后,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回应称,经过与涉事幼儿园沟通,发现幼儿园的做法确实存在问题。
幼儿园给出的解释是,当天这5名孩子做早操不符合要求,老师要求他们单独留下来重新练习,目前已经约谈了该老师,并向学生家长致歉。
对于这名老师的行为,有网友表示就算孩子犯错,也不应该顶着这样的大太阳罚站,这名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失偏颇。
还有网友则认为,现在的家长太“矫情”,回想自己当初,挨板子、打手心都是家常便饭,罚站充其量只是“开胃菜”。
确实,自古以来,体罚都是很常见的“教育手段”,无论是家长,还是老师,用体罚手段来教育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但进入现代社会后,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,我国教育部早已经三令五申,禁止教师惩戒、变相体罚学生。
因为从教育学上来说,任何不友善的教育方式,都将导致错误的结果。
尽管短时间内,体罚确实能够迅速终止孩子的不良行为,但如果一味地追求“快速见效”,反而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。
不是家长矫情,体罚教育得不偿失
在行为科学中,体罚属于一种暴力的强迫行为,只有破坏性,没有建设性。
管教者以为通过体罚,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,养成良好的习惯,但结果却往往截然相反。
孩子犯错后,被老师或者父母进行体罚,非但不会使他们反省,反而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,削弱孩子的自律性。
孩子觉得:
“我犯了错,但爸爸妈妈/老师也打了我,那就算扯平了,我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。”
所以尽管有时候体罚看起来见效了,那也仅仅是因为孩子惧怕体罚,无法激起孩子内在的驱动力,对孩子的自律能力发展毫无帮助。
但孩子不可能一生都要靠别人的监管,终究是需要走向独立的,所以这种见效的体罚也是得不偿失。
而且孩子经常被体罚,还很容易激发其叛逆心理,引发“海格 力斯”效应。
通俗来说就是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”,“你跟我过不去,我也让你不痛快”。
被体罚之后,孩子不仅不会承认错误,还会产生报复心理,与管教者对抗到底。
还有心理研究表明,被体罚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癌症、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,因此丧命的概率也远高于没有经历过体罚的人。
因此早在2007年,联合国《儿童权利公约》就已经明确了,任何形式的体罚都违反孩子的权益,应当彻底杜绝。
被体罚时,孩子想的是什么?
对孩子进行体罚时,管教者往往想的是“为孩子好”,希望借此为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。
但实际上,一旦遭遇体罚,孩子大脑瞬间就会亮起红灯,他所有的关注点都会集中到“体罚”上来。
他可能会对体罚充满恐惧,也可能想办法找借口逃脱体罚,还可能设法让体罚的程度轻一点,但唯独不会去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?为什么错了?以后如何改正?
因此当孩子被体罚时,接收教育信息的效率很低,教育效果自然很差。
体罚过后,我们误以为孩子“变乖”了,实际上孩子想的却是:
“爸爸妈妈伤害了我,不爱我了,我也不爱他们了。”
“我已经保证下次不犯错了,但还是被体罚,那下次继续就好了。”
所以现实中的情况是,有些所谓“调皮”的孩子,往往是越体罚越爱捣蛋,正是因为体罚无法让孩子意识到错误,下次依旧会我行我素。
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?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犯错在所难免,但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,体罚绝对是最差的教育方式,没有之一。
我们要想帮孩子纠正不良行为,关键在于找到背后的真实原因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比如有些孩子喜欢说谎,我们应该做的,不是对孩子进行劈头盖脸的指责,对孩子的说谎行为制定各种各样的惩罚。
而是应该先弄明白,为什么孩子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。
有可能是父母平时的教育方式太严苛,孩子对可能受到的惩罚感到恐惧,于是不得不利用说谎来回避痛苦和惩罚;
还可能是此前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,但家长选择了拒绝接受,为孩子留下了不友好的体验,所以孩子选择用说谎来掩饰自己。
从根源上来说,孩子的问题,往往都是教育的问题、父母的问题。
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,父母能够耐心地探究根本原因,寻求好的解决办法,那么远比体罚取得的效果会更好,对孩子成长也更有益处。
看似只是教育方式的简单转变,却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巨大影响,未来的人生走向也许会因此而有所不同。
结语:
任何一位爱自己孩子的家长,都不应该将惩罚当做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。
动辄对孩子施以体罚,只会对孩子成长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,乃至于毁掉孩子一生。
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,建议大家耐心探究其背后的真实原因,做到“对症下药”,这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。
今日话题:你平时会体罚孩子吗?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